市場化是資產評估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下)
新形勢下的評估行業空間廣闊而富有挑戰市場需求是資產評估存在的前提。資產評估除了在產權市場和資本市場進一步發揮價值尺度作用外,隨著中國資本“走出去”、國企混合所有制試點政策實施為評估帶來了廣闊的業務空間。
(一)資產評估維護資本市場信用和秩序的功能依然存在在資本市場中,資產評估等證券服務機構及人員在資本市場中的獨立主體,作為第三方對市場價值的公允判斷,資產評估一直起著維護證券市場信用、維護股東權益以及證券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及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規范資本的市場發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作用。資本市場對評估需求依然旺盛。在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中,評估機構充分發揮客觀獨立公允定價作用,發揮第三方信息披露的重要專業功能,得到資本市場相關各方信賴與認可,資本市場為資產評估也帶來的新的業務增長。借助調結構、轉方式等一系列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之東風,中國的評估業發展勢頭良好,作為中評協行業綜合評價排名連續三年位居榜首的機構,中聯評估每年都承接了幾十項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并購項目,今年將超常地完成預期的產值與業績。
(二)混合所有制下資產評估保護國有權益的責任更加重大十八大以來,中央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了“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在面對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應當分發揮資產評估機構客觀、公正、獨立的定價功能,要對國有資產進行科學評估,要堅持公開透明,特別重視解決違規操作,不進行資產評估,隨意定價,隱瞞信息等行為。國有企業要運用公開、公平、公正的處事程序和發揮資產評估等專業服務機構的獨立性,處理好評估定價公允與信息披露充分的核心交易環節,最大限度控制自由裁量空間,最大限度消除尋租空間,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近期,國資委選擇了六家中央企業作為第一批改革試點企業,分別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混合所有制、規范董事會制度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中聯評估集團董事長王子林博士作為資產評估行業代表,應邀參加了中央深改組專項組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試點工作的調研專題會議,為研究改革、把脈國企、推動轉型發揮了評估專業的建設性作用。中石化銷售板塊重組改革是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試點中的亮點,也是央企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吸引了境內、外著名的產業與財務投資機構。在中石化銷售板塊改革重組上市中,評估機構為保護各方權益提供了優質、高效的評估服務。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有序推進,將使得評估行業迎來新的春天。
(三)資產評估為中國 “走出去”的投資資本保駕護航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專業公司。這是堅持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時代的呼喚,更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歷史機遇。中國資本境外投資,既需要境外專業機構鋪路搭橋,也需要中國的專業服務機構走出去“護航”。中國評估機構擔負著保護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海外投資利益的重任。評估機構隨著中國資本境外投資服務已經“走出去”了。中聯作為評估行業最先“走出去”服務和承做越來越多的海外業務的機構,將繼續緊隨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與并購步伐,加快布局海外業務發展。近五年來,分布在全球的五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留下了中國評估師的足跡。
總之,對于評估行業而言,新一屆政府積極推進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為了進一步強化資產評估行業等社會中介組織自律管理職能、充分有效發揮資產評估等現代高端服務業的專業功能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新形勢下,評估機構要“強身健體”應對全面深入的市場化需求,迫切需要修煉內功,做好機構的質量、風控、品牌和市場開拓等各方面的建設,迎接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孕育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