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是資產評估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上)
市場經濟催生了評估業并促進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十八大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產業、行業與企業的市場深化、結構優化與行政減化,給中國評估業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尤其在去行政化改革方面,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中涉及到“評估師”的名字,評估機構如何應對新形勢下的挑戰,值得我們每位業內人士思考與面對。每一次改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應對得當是生機,應對不當是危機。新形勢下,評估機構迫切需要修煉內功,迎接新一輪深化改革的機遇期。從資產評估行業的產生、發展與適應不斷深化的市場經濟環境看,中國的評估業前景廣闊。
一、資產評估源于改革開放與市場化驅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國企改革進入縱深階段。中外合資、合作、以及各類產權主體之間的產權變動需要公允定價,中國的資產評估業順應改革開放的大潮應運而生。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規范國有資產交易行為,政府部門將資產評估視為維護國有資產權益的一種重要手段。
黨的十四大確定了中國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統一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保證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同時,隨著產權市場、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的建立與完善,其服務需求帶動了評估向市場經濟的更高領域、更深層次發展。其中,產權市場與資本市場成為資產評估服務關聯度最高的兩個市場。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使得資產評估專業作用將更為彰顯。全面深入市場化改革繼續不斷推動資產評估的快速發展。
二、去行政化的深化改革有利于評估行業發展國務院于2014年7月發布了27號文件《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取消注冊資產評估師等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人社部于8月發布的53號文件有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取消國務院部門設置的沒有法律、法規或國務院決定作為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行業管理確有需要且涉及人數較多的職業,可報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批準后設置為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
國務院于7月又同時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發展資產評估等專業咨詢服務,進一步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我國產業逐步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在市場經濟中誕生并發展壯大的資產評估行業,被國務院納入到轉型升級的快車道中,減少行政干預,降低準入門檻,加快評估行業對各類人才的吸引,為行業發展拓寬人才之源,為行業活力解決后續人才之困,為資產評估行業將迎來全新的戰略發展機遇。